子侄,与儿女讲论文义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24 02:40:14编辑:小李

1,与儿女讲论文义是什么意思

1、咏雪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了,您还不到,他已经走了。“朋友就生气地说道:'太丘真不是人啊!他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在中午,过了中午您还没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出自《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扩展资料:赏析:1、咏雪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相关人物:1、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2、陈寔字仲躬(案《陈寔碑》作仲弓者误)。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3、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2,在古代从子和从弟是什么意思?

一、从子:从父兄弟(分为从父兄、从父弟)之子称之为从子(区别于宗亲称谓的兄子/弟子),也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便是甲的从子。二、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共曾祖父,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从父弟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比从祖弟与己的近一些,及从父第亲于从祖弟亲于从弟。对立称谓是从兄。扩展资料由于古时语言的地域习惯等因素,也有将“从子旧义”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比如从祖兄弟之子的族子经常也被泛称为从子,但这种用法在史学、谱牒学界的例子不算多。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新义则是较晚才出现的意涵,意同叔侄的“侄”。后人尤其近人对从子的解释多着眼于从子新义,而未对从子旧义加以区别。唐宋时的“再从子”也是在“从子新义”的基础上再造的称谓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弟

3,姪和侄的区别?

区别只是写法不同,是侄的异体字写法,意思与读音完全相同。侄拼音:zhí,注音:ㄓˊ,简体部首:亻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8画繁体部首:人部,五笔:WGCF,仓颉:OMIG,郑码:NHB四角:21214,结构:左右,电码:9771,区位:5422统一码:4F84,笔顺:ノ丨一フ丶一丨一释义:1、弟兄的儿子,同辈男性亲友的儿子:侄儿。侄女。叔侄。子侄辈。侄孙。2、是一个称谓词。常用来表示亲属关系,偶尔也用来表示社会关系。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侄子[zhí zi] 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儿子。也称朋友的儿子。2、子侄[zǐ zhí] 儿子和侄子辈的统称。3、侄女[zhí nǚ] 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女儿。4、侄孙[zhí sūn] 弟兄的孙子。5、侄妇[zhí fù] 侄媳妇。6、侄兽[zhí shòu] 兽名。虎之一种。又称酋耳。

4,侄与姪的区别

侄与侄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是指兄或弟的儿子,后者是指兄或弟的女儿。即俗称兄或弟的儿子被称为“侄子”,女儿被称为“侄女”。二者主要是在书面文字上对侄子和侄女的区别。扩展资料侄:“侄”的俗字侄,是一个称谓词。常用来表示亲属关系,偶尔也用来表示社会关系。形正体字侄,坚固的意思。用作亲属称谓的侄或侄,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存在古义和新义两种。古义:女子对兄弟之子的称呼。古义之“侄侄”与“姑”对应。新义:称亲兄弟的子女为侄(即一般意义上的侄子、侄儿、侄女)。

5,至和致的区别

“已至”和“已致”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一、意思不同1、已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2、已致:只有一种用法,即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二、侧重点不同1、已至: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2、已致:多指不好的结果。三、出处不同1、已至:明·王阳明《大学问》:“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於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白话译文:(仁者有仁爱之心)以至于对待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是一样,并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爱护,以此来达到我的万物一体的仁德。2、已致:茹志鹃 《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我不觉浑身燥热起来,以致火车已走过了 镇江 ,我才想起我原来的打算。”相关词语解释:一、至今[ zhì jīn ] 基本解释1、直至此刻。2、直到今天。二、至少[ zhì shǎo ] 基本解释:表示最小的限度。三、甚至[ shèn zhì ] 基本解释: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6,以为的用法。

楼主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以为言”是“以之为言”的省略,意思是因某事而发怨言。


同理可见:

《管鲍之交》“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并不因此而数落管仲的不是。)

《陆少保》:“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侄辈出言埋怨--因为烤熟的鸭子飞了---元方却说:“如果我不如实相告,我就是在骗人了。”)

7,《陆无方卖宅》的全文和翻译分别是什么?

【原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陆元方说:“如果我不说的话,是欺骗别人。你太奇怪了,怎么可以为了钱而去欺骗别人呢?”【释义】: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其为人方正之至。他既当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又办正直的事。金钱和正直,哪一个可贵呢?值得三思。不贪名利,不为金钱迷了双眼。【附注】: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典故启示】:“卖宅”一事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 。

上一篇:登徒子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玳瑁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