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 太平公主

时间:2023-10-22 03:14:31编辑:小李

1,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太平公主?

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乱的计谋。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发动叛乱,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赐他姓李,并准许他留任原职。唐玄宗还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公,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可以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拥有的田地园林和放债应得的利息,几年也没收不完。胡僧慧范也拥有家产达数十万缗。扩展资料:权倾朝野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公主

2,唐玄宗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首先是因为太平公主阻碍了唐玄宗的路,太平公主因为武则天的宠爱,变得飞扬跋扈,在朝中的权力也是非常大的,唐玄宗被太平公主束缚住了自己的权力,在很多政事上太平公主非要来插一脚,这让唐玄宗非常不痛快,当上了皇帝,却要被一个女人影响。所以唐玄宗对太平公主忍无可忍,就对她下了杀心。还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武则天,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的女儿,唐玄宗害怕太平公主会成为下一个武则天,害怕天下又要归一个女人统治,所以太平公主必须要杀。再加上太平公主平时的行事作风和武则天特别像,太平公主的权力越大,唐玄宗就越害怕,只有太平公主死了他才能安心。皇室里的骨肉亲情不比平常百姓家的亲情,皇室里面的人本来就很冷酷,历史上也记载过很多人为了皇位,和自己的手足兄弟自相残杀。太平公主虽然是唐玄宗的姑姑,但是在唐玄宗眼里,她就是一个阻碍自己的绊脚石,为了自己的皇位也为了大唐,也为了天下不能再落到女人的手里,太平公主必死无疑。再者,太平公主本来就有谋反之意,因为太平公主身上流着武则天的血,她觉得自己的母后非常厉害,能当上女皇帝,所以太平公主觉得自己也要像武则天那样威风,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女皇帝。可是唐玄宗因为有了武则天这个前车之鉴,对太平公主也是防范的很,最终没让太平公主得逞,把她杀了。

3,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太平公主简介

关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关系李隆基是太平公主的哥哥相王李旦的第三个孩子。先被封为楚王,后被封为临淄王。太平公主在诛杀韦皇后一伙前后,与李隆基的关系是不错的;李隆基也借助太平公主的力量壮大自己。后来,唐睿宗将李隆基立为太子时,引起了 太平公主的不满李隆基成为太平公主新的政敌。她认为,李隆 基精明干练,恐怕对自己在政治上不利,打算立一位软弱无能的人为 太子,这样自己就可以长久专权。于是她指使心腹制造流言蜚语,在 太子身边安插亲信,监视太子的行动。甚至亲自拦住上朝的宰相,要 求他们废立太子。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结党营私活动,李隆基深 感不安,姑侄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关于太平公主之死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下诏传位太 子李隆基。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太平公主见大势已去,企图作 最后挣扎。图谋废立。并勾结宫人元氏,在御膳中下毒,打算毒死李 隆基。这些阴谋均没有得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 突然起事,与亲信率家兵三百余人,首先杀了太平公主安插在身边的朋党,然后追捕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惊恐万状,先逃入南山寺,三日后返回家中,被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简介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4,联系密切,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

姑侄关系李隆基是太平公主的哥哥相王李旦的第三个孩子。所以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姑。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扩展资料姑侄斗法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太平公主得知姚元之与宋璟的计谋之后勃然大怒,并以此责备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李旦奏称姚元之和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甲申(初九),李旦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日),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停止执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公主

5,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死太平公主?

则天大帝武周王朝开辟了父系社会中的一个女性政权。由于唐胡风盛,女性地位不像后来宋元明清那么低,武则天的成功上位激活了周围的一大帮女子争天下的雄心。这些政治权力中心的女子开始主动参与到国事中来,女皇的成功让她们都以为自己也可以走上这条路。但是则天皇帝的路是不能复制的。武则天用残酷镇压,佛教借势,提拔近亲,广造舆论各种方法,维持了称帝后暂时的稳定,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个政权天生违反了两条儒生的基本原则: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尽管李唐以道教为尊,武周以佛教打压道教,但是在朝廷中为官的基本上都是经世治国的儒生。武则天称帝,怎么讲还是李家的媳妇,而且本来就是二圣临朝上位,于大部分官僚心中已经成为一种顺从的习惯。所以则天皇帝龙威在时,并没有多少动荡。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与太平公主合谋,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长生殿,逼迫武则天退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武则天死后,她激活的这些女子争天下之心开始暴露。逼宫的政变之中,太平公主从母亲的影子中走了出来,开始展露政治手腕。她站在了李氏家族和群臣一边,把自己送给母亲的二张诛杀,在母亲还在犹豫将皇位到底传李还是传武的时候毫不犹疑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其实细想,不论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武氏还是李氏,太平公主的地位并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是天下会风云激荡,反声四起,而她很明智的选择了顺应天下民心,拥立相王李显,即唐中宗。因为这次的功劳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权势比在武则天时期当个公主不知道涨了多少倍。太平公主唐中宗和他爹一样,都是惧内高手。皇后韦氏相当强势,女儿安乐公主的政治意图更是毫无遮掩,不止一次逼着唐中宗立她为“皇太女”。武则天虽然不在了,但是李氏并没有清算武氏,武三思还是当朝宰相,并指示“三思五狗”将因逼迫武则天退位而封异姓王的张柬之等人虐杀致死。最终太子看不下去了,景龙元年(707),太子发动兵变,杀武三思满门。710年,韦氏母女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要学武则天。太平公主再一次站了出来,这次比上次逼宫政变,她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李氏在朝,她稳稳当当的,韦氏当道,她一个李氏和武氏的公主哪里会有好日子过?所以她坚定地站在李隆基一边,成功斩杀韦氏和安乐公主,顺便除掉了上官婉儿,和李隆基一起拥立李旦,是为唐睿宗。李隆基因此功封太子,太平公主则广结党羽,权势滔天。唐睿宗的称号不是白得的,虽然他和他父兄一样的软弱,但他确实睿智。太平公主看到了李隆基的雄心壮志,想在睿宗之后继续把持朝政,自然不能让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男人上位,于是开始在朝堂放出谣言,要更换太子。李隆基从开始对姑姑的仰仗慢慢地发现了太平公主已经成为自己上位人皇的最大隐患,怨恨开始积累。712年,太平公主又去找唐睿宗,说天象易主,您最好是把太子换掉。唐睿宗虽然软弱,心里却清楚得很。既然天象易主,那就顺天而行吧。直接就把挑子撂给了李隆基,即唐玄宗。你们两姑侄斗吧,我当太上皇享清福去了。玄宗上位这个时候,太平公主若就此收手,估计李隆基应该还是会让她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可惜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见证了这么多皇帝轮台的太平公主,倚仗自己在朝堂多年的根基,决定最后一搏。她买通了李隆基身边宫女下毒,决定另立弱君,然后走上她母亲的老路,君临天下。这就没得谈了对不?当事情败露,她只身逃入寺庙,找人托太上皇哥哥说情,希望免死。可惜迟了。政治斗争是要流血的,李隆基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直接赐死,永绝后患。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武则天以来女子上位政治核心的一段历史,也让唐开国以来,政变,兵谏不断的长安城终于进入修生养息的状态,李氏也结束了玄武门之变后的家族屠杀,政局开始进入稳定局面,中国走入一个极其强盛的大唐。大唐盛世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如果爱上了别人

下一篇:狼牙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