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什么是音乐鉴赏

时间:2023-10-17 07:52:17编辑:小李

1,什么是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基本方式:一、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二、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三、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

2,怎么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如下:个人拙见音乐是外界与心灵交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好的音乐可以打动人心,撼动心灵,使人陶醉其中。音乐,可以用“清脆”一词来形容,在日常我们所听到的曲之中多为轻快型,用清脆一词恰好与其相符合。也可以用婉转悠扬"来形容,以情为引而谱曲,最能打动人心,当以思情、爱情、亲情为引,自然所谱写出的曲风曲调比较婉转悠扬。

3,深度分析:如何欣赏音乐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对于音乐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说真正的欣赏音乐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方法。 音乐要懂得欣赏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多少年来,一直有许多的专论。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人不明白。其实,欣赏音乐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你喜欢就行。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音乐好,就是听不懂。”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呢?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何必要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实真是这样。一首音乐名曲,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白搭。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谈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它所具有的那种音响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甚至到伴奏的和声等等,都会让人激动万分。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支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歌曲)使自己感动,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当然这无可非议,送什么给别人那是自个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发展的。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欣赏阶段。在喜欢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很少。为什么?仅就阅历而言,那些“为了爱梦一生”、“永远相信爱情”真是一场比较虚的事。没有人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达含义,音乐里的和弦、乐谱、速度、调性也有其含义。在刚一开始期间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蓝色多瑙河》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认识阶段,我们会觉得它十分动听,其实我们仅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以及这首名曲的故事名声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我们并不知晓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不知晓在这首曲子究竟由几首什么样的小圆舞曲组成;我们也不知晓斯特劳斯圆舞曲与其他圆舞曲有什么实质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们会被吸引会被感动。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最没办法的。欣赏音乐时你必须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绝不满足于简单的感官感受和无意识的欣赏。这样你才会去深入了解这首作品的其他内容,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流派以至于音乐曲式主题思想内涵艺术造诣等等。这样,你对音乐的感悟就会比别人更深。在感性认识的第一阶段,我们通常还会借用一些作曲家对曲目的标题或后人标注的文字说明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献给爱丽丝》这首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聆听中结合音乐加上标题文字的联想,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首温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的《乘风破浪圆舞曲》,由标题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所描写的那浪花飞溅,海鸥飞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国花鼓》,一听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国的五声音调来表现出热烈又欢快的情调。在浩瀚的音乐长河中有大量的标题性音乐,只要你愿意走进这音乐圣殿,你就会发现这殿堂堂中满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就象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你受用一辈子。● 被音乐感动 在聆听音乐时情感体验以及对探求音乐的欲望将驱使你走入音乐圣殿的第二道大门:理性认识阶段。如果不经过这个阶段,你仍是一个被动无为的音乐聆听者,尽管你也许会选择音乐,也可能随时都在听音乐,可你仍然是被动的,因为除了你被音乐感动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仅仅只是听感上造成你的情绪上的波动而已。你当然可以随时随地的听音乐,连骑自行车上班或者进餐什么的都可以聆听音乐,但此时的音乐仅仅只是给你造成一个屏障,用音乐里那些旋律节奏来隔绝城市的喧嚣和人世的纠葛。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音乐不是调味品。音乐尽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决不是调味品。音乐是需要被人聆听的。你真要拿它来做别的用途,如烘托气氛、调节情绪、甚至于拿它来开胃,那它就不是音乐了。因为没人会认真地聆听餐厅重播的音响,更没有人会被某候机厅的音乐激动。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因为一件响器如果能引起你内心体验其中必定有某种内涵,这种内涵就是音乐内容本身。被音乐感动 进入到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阶段,说明我们欣赏音乐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圣殿的第二道大门中,我们将认识巴赫、莫扎特,体会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总之,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中所有著名的音乐家都将一个个从我们前面走过,让我们认识了解。我们还将知道音乐构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知道什么是巴洛克音乐,谁是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代表;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一个刚接触音乐的人对音乐的认识应该说是比较肤浅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乐,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是音色,你就根本无法去理解音乐。因为音色就犹如绘画中那绚丽的颜色,从而决定了丰富的音乐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中那个感人至深的主题,其感染力实在让人欲哭无泪。杨明望先生对这个主题有一段让我觉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这个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的热潮中,终于投入永恒死亡的怀抱。”如果对音乐没有了解,你能了解这个主题的深刻含义么?在理性认识的这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去认真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书籍来获取有关音乐的知识。用《名曲赏析》这类型的书来对比聆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乐曲分析、曲式结构、主题提示等对聆听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了协奏曲与交响曲在结构上的差别;你也就知道变奏曲与回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许就开始迷上了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扬的嗓音与阿姆斯特郎的沙哑声可能你也同时都会喜欢。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音乐了解的基础上的。也就在这个时候,你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你的谈吐、你的见解、你的阅历和涵养等等。“芝麻开花”,音乐这座巨大的宝藏已经对你敞开了大门。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 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你对音乐的了解就是对这些音乐内涵的认识过程。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个阶段去单纯地探究音乐知识而置音乐内涵于不顾。借助一些音乐欣赏名曲分析等一些辅助工具,认真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是必要的。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了解音乐史,要知道音乐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你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内容如贝多芬和瓦格纳在音乐创作上的不同风格和思想;另外你还需要知道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比如曲式。其实曲式就是乐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鸣曲式。一般说来,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以奏鸣曲式为最多。奏鸣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乐曲的基本形式,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大都采用的是这种形式。奏鸣曲式有一个乐章,也有三至四个乐章的。曲式当然不仅仅只是奏鸣曲式,曲式还有很多种。如变奏曲,用一个主题进行各种演变:A-A1-A2-A3-.....AZ,对变奏曲的了解可以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一个主题变化为七个变奏;又如回旋曲,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由一个主题多次重复: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题,而B.C.D.....等则代表变化,每一次变化之后又回到主题。对这个曲式的了解可聆听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回旋曲》。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 音乐欣赏还应该了解主题,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然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一定要学会记住主题。欣赏音乐主观的因素很多 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那个孱弱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主题音乐形象,从乐曲的第一乐章一直贯穿到第五乐章,且每个乐章都有其不同的变化。从一开始温柔纯真到最后的怪诞疯狂,仔细聆听这个乐曲对理解主题比较有帮助。如果你在聆听音乐时连主题形象都听不出来,你就没办法去很好地理解音乐。当然,音乐的主题不象视觉上的形象那样鲜明清晰,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场,你就知道了电影的全部过程中一定是以他为主。小说也一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个对比的主题,两个主题形象的关系对比发展贯穿整个小说。尽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钗和贾府众多人口,但主题形象却依然是贾宝玉与林黛玉。音乐里主题形象其实也是如此,只是音乐里的主题形象不会象电影小说里那样鲜明。在一首乐曲里,音乐形象也有许多,但不管再多它们全都是围绕乐曲的主题形象的。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乐形象:悲哀、叹息、撕杀、凶残、深沉的思考与坚强的信念、光明、胜利,甚至还有忧郁与彷徨,但这些都是由对比的主题形象而产生的。所以,在认真聆听音乐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主题,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说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这样你才能在一遍音乐的轰鸣声中找到那个时刻变化的主题形象从而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音乐欣赏还需要注意 在欣赏音乐的这个审美过程中,除了曲式,还有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等。仅就节奏而言,音乐的最初的起源应与节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节奏产生的韵律美从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组合的强弱快慢节奏以及多次重复能使节奏产生出非常巨大的内涵和韵味,让人疯狂或痴迷,没有人会拒绝节奏。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节拍通常用小节线和节拍符号来表示,如3/4,就表明这是三拍子。每一拍为四分音符,每一小节内有三拍;第一拍为重音,后两拍为弱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舞曲的节奏型。改变重音的位置会引起一些崭新的变化。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节拍组在一起又将形成新的复节奏。就这样,无穷无尽的节奏就形成了我们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仅就节奏而言,一个欣赏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体的音乐欣赏也是如此。说起节奏还不得不提及诸如《格利高利圣咏》之类的自由节拍的音乐体裁。在许多宗教早期音乐以及东方音乐中经常都有一些无节拍要求的音乐,其实这种自由节奏的音乐对节奏的要求更为精确的。只是这种精确已无法用节拍记号来标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 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这很可能会吓到一些爱好者:我的妈,欣赏音乐这么难!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上的。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前提是你对音乐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欲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热爱音乐!也就是因为这个前提,你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音乐知识。 进入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对音乐认识的阶段永不能说结束。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阶段,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的阶段划清界限。其实我们这样分析和介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上的概念。但不管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阶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学,因为没有人会详细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乐曲)我们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我们再来聆听音乐:当那神奇的乐音响起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泛起无际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与巴赫交谈还是和马勒神游;抑或是倾听莫扎特的心声,总之,音乐就象是情感的源泉。这时候你已经步入了音乐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还是成家立业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轻或年迈;落魄或得意,欢乐也罢,忧愁也罢,在音乐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这时候音乐已经不再神秘的了。音乐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乐所表达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许主题还是那个主题,但“山远水远,你我的心不远”,现在的你聆听音乐时的内心体验已经有了更深的心潮涌动。也就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爱好者了。你不会用主题分析曲式结构来约束你思绪的自由飞翔,也不会在一个标题下用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来束缚想象力的驰骋和情感的涌动。尽管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题、探究曲式结构什么的,但真正在聆听音乐时你已经确确实实是用情感来体验音乐了。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纯音乐而不是什么主题或名曲汇萃。名曲集锦和主题联奏之类的音乐是最让人倒胃口的。因为它实在无法让人去产生什么激情。这一类的音乐只能算是普及读物,经常聆听这样的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参加音乐有奖竞猜活动。那跟欣赏音乐没有多少联系。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

4,中国大学音乐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中国大学音乐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1、多听“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熟悉音乐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表达的内容与抒发的情感,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与艺术魅力。2、联想与想象在聆听雷佳演唱的《乡愁》时,会跟着歌词“游子啊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啊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想到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云以及故乡的亲人,浓浓的乡愁里,不仅沉淀着对往日时光的追忆,更有对故土的眷恋。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不仅能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美,还能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有人就会觉得“听”不需要方法。音乐欣赏通常分为官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阶段。要领略到音乐的内涵与魅力,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要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扩展资料: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1、学习乐理知识。了解音乐的一些基本理论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一步。了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如转调、音程、调式、节拍、速度等,对于鉴赏音乐作品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等分型节奏常用于进行曲、劳动号子中,那么就可以通过作的体裁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和情感。2、学习其他姊妹艺术艺术有别,其理相通。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歌剧作为音乐的一种类型,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要素。作曲家会把诗歌当做歌词进行作曲,如《蒹葭》。

5,欣赏音乐的五个步骤

1、节奏、节拍、韵律层次。人对于节奏的感应是音乐中最普遍、最初级的感应,例如,人的心脏跳动就是有节奏的,人的日常生活(如行走),也通常是有节奏的。2、旋律、音调、线条层次。旋律是音乐中最接近语言,最富于表情的因素,就这一点而言,旋律是除了节奏而外,音乐中具有最广泛社会接受面的因素。3、和声、复调、织体层次人类多声部音乐的普遍发展,只不过是近一千多年左右的事情。对多声部音乐的欣赏能力,也主要是在十三至十四世纪以后才发展 起来的。4、 结构、层次、曲式层次。5、风格、意境、文化层次。

6,求大学音乐欣赏选修课考试内容?

那主要看你们老师上课都给你们听过什么了,你一学期都没去上课吧?每所大学由于要求不同、师资不同,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可不同,给你一张比较基础的表,大部分都不会太出这个圈子,这些你都把作家作品背下来,保你及格没问题。

拉赫玛尼诺夫第1、2、3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全套交响曲

德沃夏克《新大陆》

维瓦尔第《四季》

理查施特劳斯 《死于净化》

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

西贝柳斯《芬兰颂》

巴赫《第一钢琴协奏曲》

《格里高利圣咏》
亨德尔《水上音乐》

比才《卡门组曲》

老柴《1812序曲》

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皮尔金特第一组曲——朝景》

罗西尼《威廉退尔》、《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莫扎特 ,5岁作品:《D大调小步舞曲》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法国作曲家杜卡斯的《小巫师》,作曲家不怎么出名,但是这首谐谑曲非常有名。

7,音乐鉴赏的概念.条件,分哪几个阶段,

音乐欣赏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官能的欣赏,有人称之为美感阶段,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满足于悦耳动听或刺耳难听)比如当我们在做别的事情或在咖啡厅,舞厅时,便心不在焉也沉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及气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而有不少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会时,也仅仅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

2. 情感的欣赏(情绪反应),有人称之为表达阶段.虽然很多作曲家倾向于回避讨论有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虽然想用语言去解释一首音乐作品的涵义何在是十分困难的,但不应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否认音乐想要"表现"什么内容.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老柴及德活夏克第二乐章的主题我们听了会泪水沾巾,这不是由于联想到什么别的悲伤事件即移情联想(当然也有人会移情联想)而纯粹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魅力,是作曲家将这种情感用音乐表达出来,经乐队演奏后被欣赏者所接受,这是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的,只有亲耳聆听.
("江河水",


3. 理智的欣赏(理论上分析出曲了为何是悦耳动听,为啥是如此的情感等),有人称为纯音乐阶段.音乐除了它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情感外,是作曲家使用"音乐语言"创作出来的,故欣赏者应有意识也支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素材,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还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结构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8,音乐欣赏包括哪三个阶段?

一般认为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知觉欣赏阶段对音乐的感知是表面的,审美趣味在于对音乐的悦耳的要求,即“好听”;情感欣赏阶段是要体会到音乐的情绪、意境和音乐形象,方法是通过联想;理智的欣赏阶段要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智的、全面的综合分析。如作品的构思、音乐主题、主题的展开、乐曲的结构布局、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技巧、作品产生的背景及作品演出的情况等。通过分析,对音乐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并从作品的各方面得到美的享受。

9,如何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每当人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总要产生不同的生活联想:或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种带有幻想性的思维活动;或带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赏音乐是人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是因为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是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1、选择有特点的音乐,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一种启动人类智慧的特殊途径。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欲。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来说,熟悉度过低的内容,无论就音乐价值评论体系来说其品位多么高,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体系多么完善,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价值都将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选材上、设计上都必须努力确保儿童对所将关注的音乐有必 需具备的冗余度。要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欣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选择欣赏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依据学生对该作品中各种因素的熟悉情况和儿童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例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着学生,引发着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2、引导学生溶入乐曲的角色、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   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中学生被要求安静地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很快感到迷茫和厌倦 ,希望能尽快结束或退出这种活动。对此,我在欣赏音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动人的音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让进入乐曲的角色学生好好地欣赏乐曲;其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乐曲;最后,让学生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通过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联想而产生形象。这种形象是通过欣赏音乐而产生的。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音乐欣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 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乐能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一个广阔的天空。他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东西,做到心领神会、身临其境,同时产生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对学生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就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但由于音乐的表情内容有显著的不确定的特点.同一乐曲,由于它没有词义,没有特定画面,所以它可因时间、地点、情绪的不同,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种情感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我在欣赏教学中,努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尝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后,将内心的体验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表现出来。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不断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发散性思维,音乐思维不具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为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大量的锻炼机会。二是情感的作用。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 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行的音乐思维不仅能表达情感,更能激发情感,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欣赏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受感染的气氛,使他们置于某种情境下,以缩短与作品的时间距离,产生共鸣, 受到感染和启发,获得真、善、美的真谛。并通过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使学生运用音乐语言、肢体动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欣赏课中让孩子们根据乐曲创编律动。那律动是什么?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除了律动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可以使学生积极的自我展示,使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散想象,利用集体思维,使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通过音乐剧创编和表演,孩子们不但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还运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在欣赏音乐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通过音乐欣赏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也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上一篇:鼠标加速,鼠标DPI与控制面板里的设置鼠标移动速度区别?

下一篇:dnf名字大全 最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