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时间,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发出的号召?

时间:2023-09-17 19:10:59编辑:小李

1,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发出的号召?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扩展资料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陆星儿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山下乡

2,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是中国政治、经济非正常发展的产物。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提出要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大批的知识青年陆陆续续返回城市,历时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逐步结束。扩展资料“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一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况与 “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全国各地组建了许多“生产建设兵团”,有一大批“知青”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却非正规军队,它同时兼具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

3,知青下乡是哪一年?

知青下乡是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扩展资料: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4,知青下乡是什么时候?

知青下乡是1950年代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1955年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下乡知青详细历史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毛主席读了很兴奋,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55年8月9日,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萝北县,建立了北大荒“北京庄”。发起人是扬华、李秉衡等。小学毕业的河北省临西县的吕玉兰,回乡建立了第一个合作社,15岁就当了社长,是全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下乡知青

5,知青上山下乡的大历史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6,各地知青回城最后一年是哪一年?

据说知青回城最后一年是1986年。知青大批返城的时间,从1978年年底开始,到1980年结束。起因是云南知青的大规模抗争最后以中央全面退让而告结束。虽然中央没有明确发文改变知青回城的政策,但各地均大开绿灯,使得几乎所有愿意返城的知青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如愿返城。知青返程特别具体的时间没有,我们只能了解大概内容:1. 知青下乡很早,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大约1959年前后,家开始有了知青上山下乡。大批上山下乡是1964年。后来陆陆续续的都有城市青年下到农村去。文革开始后,又进入来一个下乡高峰,大约1967,1968及其后。每年都有大批知青下乡,一直到1975,1976年下乡人数逐年下降。并且国家关于下乡的政策开始有松动。因此,返城时间也是陆陆续续的。。大批的返城应当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即1978年。以后,返城人数逐年减少。包括支边青年。后来及至进入八十年代末期还有媒体报道知青返城消息。进入九十年代,及至21世纪,还有后续报道关于知青不愿返城的消息。主因有城里家人俱不在人世的,城里家中已经无住房解决居住的,没有单位接收的,在农村成家已经无法携家带口返城放弃返城的等等。a) 知青大批返城的时间,从1978年年底开始,到1980年结束。起因是云南知青的大规模抗争最后以中央全面退让而告结束。虽然中央没有明确发文改变知青回城的政策,但各地均大开绿灯,使得几乎所有愿意返城的知青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如愿返城。2. 知青返城,还有其他途径。例如,先到农村插队、再设法被招工,此法称为“转插”。3. 根据当时的规定,在当地结婚的知青,都自动失去知青身份、不能返城。在当地被招工、脱离农村的知青,也不能返城。有些地方把握得很松,已婚知青也返城了。但大批被招工的知青,如北京在山西的插队知青,就未能随大批知青返城4. 著名作家邓贤《中国知青梦》有比较详尽的介绍。

7,知青最后返城是哪一年

知青最后返城1980年。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他们服用麻黄素、升压灵来制造高血、喝农药,不惜一切,只为回家。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扩展资料: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运动,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据说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虽说1980年上山下乡结束,但仍有大量知青滞留在下乡地或者故乡城市以外的第三地。而知识青年的子女最多只可以有一个人迁回父母所在的故乡城市,而且有年龄及婚否的限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识青年

上一篇:梦见蛆虫

下一篇:艰难爱情第二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