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黄的名人

时间:2023-09-15 01:45:52编辑:小李

1,姓黄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黄 歇:(生卒年待考),春申君,名歇,楚国人。

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


黄 香:(生卒年待考),字文强,江夏安陆人,著名二十四孝之13(扇枕温衾),汉朝大臣。

黄香九岁丧母,事父极孝。他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汉安帝(公元107~125年)时任魏郡太守(今河北),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所著《贼》、《笺》、《奏》、《书》、《令》凡五篇,今有《九宫赋》、《天子冠颂》遗世。


黄 霸:(生卒年待考),字次公,淮阳阳夏人。

以豪杰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逝世史。


黄 宪:(生卒年待考),字叔度,汝南慎阳人。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终年四十八岁,天下号曰“征君”。


黄 琼:(生卒年待考),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终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黄 琬:(生卒年待考),字子琰。著名东汉末期大臣。

黄琬少年丧父,早而辩慧。后做官至五官中郎将。在汉光和末期,大尉杨赐上书推荐黄琬有拨乱反正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汉中平初期,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芹、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董卓手下大将李郭汜攻破长安后,收黄琬下狱至死,终年五十二岁
黄盖
吴国著名将领,身高约合现今1.67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赤壁大战时,建议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并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赤壁大战后不久,黄盖被拜为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

喜好学问,好读书。少时家贫,倚靠卖柴维生,生活困苦,所以更加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黄盖是个智勇兼备的武将。成年后忠心追随孙坚,久战沙场,杀敌无数。

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了,便追随孙权。赤壁之战时,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诈降曹操,乘机放火,为东吴带来胜利。在赤壁之战中,黄盖使用苦肉计向曹操诈降,临近曹军营寨时放火,大败曹军,孙刘联军得以胜利,黄盖有很大的功劳。侍候孙氏三代,忠心为主。后因病逝世,官拜吴国偏将军。

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随其祖父迁泉陵(今永州零陵区)。初为郡史,后举孝廉。东汉末年,随孙坚起兵讨伐董卓,以功授别部司马丹阳令。孙坚死后,效忠孙坚之子孙策、孙权,先后做过石城、春谷、浔阳等9县县令,为山越族所佩服。建安十三年(208),黄盖随周瑜、鲁肃在赤壁迎战曹操,向周瑜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纲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他的计谋。此后,又用苦肉计(即常说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率数十艘装有干柴、油膏的小舰诈降曹操。当小舰靠近曹军大船时,黄盖下令放火。时正刮东南风,风助火势,曹军大败。黄盖以功官拜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益阳被山越人攻破,黄盖率军平定,被封为偏将军。《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国人思之”,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三国志记载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布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於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黄忠,字汉升,公元147年生,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
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在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带领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与黄忠首战一百合不分胜负。二战时因黄忠马失前蹄被掀于地,关羽饶过黄忠。三战时黄忠感恩,只用箭射中关羽盔缨跟,充分显示了他百步穿杨之能。书中之意,当时黄忠若要取关羽性命,亦非难事。三国演义中黄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称第一人。虽然比箭法吕布能“辕门射戟”、赵云能江上射帆,但沙场上可用箭取上将性命的,感觉上非黄忠莫属。
公元211年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三国演义里描写黄忠在川中战斗中攻打雒城时斩杀刘璋将领邓贤,挫败泠苞,解救魏延。庞统死于落凤坡后黄忠再次解救魏延,领兵杀出重围,表现英勇。
公元219年,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曹操麾下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三国演义里就是此时将黄忠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四人并称为蜀国“五虎上将”,黄忠名列第五。诸葛亮曾劝刘备说,黄忠名望不能跟关羽、张飞等人并列,黄忠在益州的战功马超、张飞看见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恐怕会对此不满。但由于刘备坚持,黄忠最后仍与关张等人齐位并列,赐爵关内侯。三国演义小说里描写关羽对黄忠得的赐封不满,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后经费诗点拨关羽才没有计较。
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在三国演义里黄忠是于公元222年跟随刘备征讨孙吴,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不服老,在与吴将潘璋战斗中中了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而逝,时年75岁
黄 权:(生卒年待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著名汉朝谋臣。

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相当于秘书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徐众评曰:权既忠谏於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周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逝世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谏曰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臣松之以为汉武用虚罔之言,灭李陵之家,刘主拒宪司所执,宥黄权之室,二主得失县邈远矣。诗云“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其刘主之谓也。权曰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汉魏春秋曰:文帝诏令发丧,权答曰:“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逝世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於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蜀记曰:魏明帝问权:“天下鼎立,当以何地为正?”权对曰:“当以天文为正。往者荧惑守心而文皇帝崩,吴、蜀二主平安,此其徵也。”明年逝世,谥曰景侯。子邕嗣。邕无子,绝
黄 泓:(生卒年待考),字始长,魏郡斥丘人。著名晋朝大臣。

其父黄沈,善天文秘术。黄泓从父受业,精妙逾深,兼博览经史,尤明《礼》《易》。性忠勤,非礼不动。署为进谋将军,太史令,关内侯,寻加奉车都尉,西海太守,领太史令,开阳亭侯,又封平舒县五等伯,常从左右,谘决大事,灵台令许敦害其宠,谄事慕容评,设异议以毁之,及以泓为太史灵台诸署统,加给事中。泓待敦弥厚,不以毁己易心。慕容败,以老归家,叹曰:“燕必中兴,其在吴王,恨吾年过不见耳。”

九十七岁逝世。逝世后三年,伪吴王慕容垂兴焉。


黄 回:(生卒年待考),竟陵郡人。著名宋朝大臣。

出身充郡府杂役,稍至传教。臧质为郡,转斋帅,及去职,将黄回自随。臧质为雍州,黄回复为斋帅。臧质讨元凶,黄回随从有功,免军户。

先是,王蕴为湘州,颍川庾佩玉为蕴宁朔府长史,长沙内史。蕴宁朔去职,南中郎将,湘州刺史南阳王翙未之任,权以佩玉行府州事。先遣中兵参军,临湘令韩幼宗领军戍防湘州,与庾佩玉共事,不美。及沈攸之为逆,庾佩玉、幼宗各不相信,幼宗密图,庾佩玉知其谋,袭杀幼宗。

黄回至郢州,遣辅国将军任候伯行湘州事,候伯以庾佩玉两端,辄杀之。湘州刺史吕安国之镇,齐王使安国诛候伯。


黄法抃:(公元?~577年),字仲昭,巴山新建人。著名南朝陈国将领。

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簿领,出入郡中,为乡闾所惮。

侯景之乱,于乡里合徒众。南陈天嘉二年周迪反,黄法抃率兵会都督吴明彻,讨迪于工塘。迪平,黄法抃功居多,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仪同,鼓吹并如故。未拜,寻又改授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南陈天嘉六年征为中卫大将军。废帝即位,进爵为公,给扶。南陈光大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南陈光大二年徙为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

南陈太建元年进号征西大将军。太建二年征为侍中,中权大将军。太建四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

南陈太建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黄法抃为都督,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黄法抃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蹴乞降,黄法抃缓之,则又坚守,黄法抃怒,亲率士逝世攻城,施拍加其楼堞。时又大雨,城崩,克之,尽诛戍逝世。进兵合肥,望旗降款,黄法抃不令军士侵掠,躬自抚劳,而与之盟,并放还北。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其年迁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增邑五百户。

南陈太建七年徙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侍中,散骑常侍,持节,将军,仪同,鼓吹,扶并如故。

南陈太建八年农历10月逝世,终年五十九岁。赠侍中、中权大将军、司空,谥曰“威“,其子黄玩嗣位。


黄公绍:(生卒年待考),字直翁,昭武人(今福建邵武)。著名宋元间音韵训诂学家。

宋咸淳进士,入元不仕。约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前撰成《古今韵会》,为字书训诂之集大成著作。其书以《说文》为本,并广泛参考了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同时人熊忠以其徴引浩繁,使用不便,另编有《古今韵会举要》传世(《古今韵会》原书已不传)。


作者:Hi纳百川 2008-2-2 00:10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黄姓历史名人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经伏波神祠诗》,行书墨迹,纸本,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原迹现在日本。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评“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疏,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他们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约1295年,她从崖州返回故乡,回到了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用报答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封建正史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普遍性的遗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歌颂的就是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黄道婆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上海县港口镇建有黄母祠)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黄道婆的墓,并且树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铭刻着她的光辉业绩。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黄 道 婆 , 元 代 棉 纺 织 家 。 又 名 黄 婆 。 松 江 乌 泥 泾 镇 ( 今 上 海 县 华 泾 镇 ) 人 。 出 身 贫 苦 , 少 年 受 封 建 家 庭 压 迫 流 落 崖 州 ( 今 海 南 岛 ) , 以 道 观 为 家 , 劳 动 、 生 活 在 黎 族 姐 妹 中 , 并 学 会 运 用 制 棉 工 具 和 织 崖 州 被 的 方 法 。 元 代 元 贞 年 间 (1295 — 1296) 重 返 故 乡 , 在 松 江 府 以 东 的 乌 泥 泾 镇 , 教 人 制 棉 , 传 授 和 推 广 “ 捍 ( 搅 车 , 即 轧 棉 机 ) 、 弹 ( 弹 棉 弓 ) 、 纺 ( 纺 车 ) 、 织 ( 织 机 ) 之 具 和 “ 错 纱 配 色 , 综 线 挈 花 ” 等 织 造 技 术 。 她 所 织 的 被 褥 巾 带 , 其 上 折 枝 团 凤 棋 局 字 样 , 粲 然 若 写 ” 。 由 于 乌 泥 泾 和 松 江 一 带 人 民 迅 速 掌 握 了 先 进 的 织 造 技 术 , 一 时 “ 乌 泥 泾 被 不 胫 而 走 , 广 传 于 大 江 南 北 ” 。 当 时 的 太 仓 、 上 海 等 县 都 加 以 仿 效 。 棉 纺 织 品 五 光 十 色 , 呈 现 了 空 前 盛 况 。 黄 道 婆 去 世 以 后 , 松 江 府 曾 成 为 全 国 最 大 的 棉 纺 织 中 心 。 松 江 布 有 “ 衣 被 天 下 ” 的 美 称 。 松 江 人 民 感 念 她 的 恩 德 , 在 顺 帝 至 元 二 年 (1336) , 为 她 立 祠 , 岁 时 享 祀 。 后 因 战 乱 , 祠 被 毁 。 至 正 二 十 二 年 (1362) 乡 人 张 守 中 重 建 并 请 王 逢 作 诗 纪 念 。  明 熹 宗 天 启 六 年 (1626) 张 之 象 塑 其 像 于 宁 国 寺 。 清 嘉 庆 年 间 , 上 海 城 内 渡 鹤 楼 西 北 小 巷 , 立 有 小 庙 。 黄 道 婆 墓 在 上 海 县 华 泾 镇 北 面 的 东 湾 村 , 于 1957 年 重 新 修 建 并 立 有 石 碑 。 上 海 的 南 市 区 曾 有 先 棉 祠 , 建 黄 道 婆 禅 院 。 上 海 豫 院 内 , 有 清 咸 丰 时 作 为 布 业 公 所 的 跋 织 亭 , 供 奉 黄 道 婆 为 始 祖 。 在 黄 道 婆 的 故 乡 乌 泥 泾 , 至 今 还 传 颂 着 : “ 黄 道 婆 , 黄 道 婆 , 教 我 纱 , 教 我 布 , 二 只 筒 子 二 匹 布 ” 的 歌 谣 。
黄 皓:(生卒年待考),

蜀汉后主刘禅所宠幸的宦官,董允逝世后任中常侍、奉车都尉,弄权乱政。蜀国灭亡时以重金厚赂邓艾左右,得以免死。

2,历史上姓黄的有哪些名人?

1、黄歇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黄歇是在楚幽王之时为楚幽王所杀。2、黄忠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3、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4、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5、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清末民国武术家、中医外科名医、舞狮名家。1925年(民国十四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姓

3,黄姓的名人有哪些?

黄姓的名人有1、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客、山谷道人、涪翁等,又被后世尊称为豫章黄先生。书法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文学以诗词为主,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是“江西诗派”开创人。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人并称“苏黄”。2、黄飞鸿黄飞鸿(1856——1925年),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生于1856年8月9日(清朝咸丰六年七月初九)南海县佛山镇。南拳流派洪拳名家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3、黄道婆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4、黄忠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为刚侯。5、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4,姓黄的名人有哪些?

黄歇、黄庭坚、黄宗羲、黄飞鸿、黄道婆、黄兴、黄炎培、黄绍竑、黄现璠、黄建峰、黄家驹、黄秋生、黄宏、黄日华、黄子佼、黄又南、黄宗泽、黄立行、黄觉、黄安、黄义达、黄大炜、黄健翔、黄维德等。1、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看过《芈月传》的应该都知道黄歇)2、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3、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高中历史课本(经济)上有她。)4、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高中历史课本(文化)上有)5、黄飞鸿(1847-1925),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6、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7、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5,姓黄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黄姓历史名人】
黄 歇:战国时楚之贵族,曾为楚相,因有功,被封为春申君,为战国著名四大公子之一。
黄 霸: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历任刺史、御史和丞相,与龚遂同为封建“循史”的代表,合称为“龚黄”。
黄 忠: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三国蜀名将,官至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黄 盖:三国时代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为孙氏宿将,成名于赤壁之战,官至偏将军。
黄 巢: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沈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於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
黄 筌:五代后蜀成都(今属四川省)人,精于禽鸟、人物、山水、墨竹等绘画,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花鸟画两大主要派别。
黄 兴:湖南长沙人,民主革命家,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是著名领导人之一。
黄庭坚: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公望:元代平江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于山水画,为“元四家”之一。著有《写山水诀》。
黄道婆: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学习并传播了纺织等技术,推动了当时棉纺织业的繁荣与发展。
黄宗羲:浙江省余姚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黄遵宪:广东省嘉应(今梅县)人。清末诗人,其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著有《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拍摄婚纱照

下一篇:小雪花怎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