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原,胡雪岩生平简介及历史评价

时间:2023-09-08 23:56:56编辑:小李

1,胡雪岩生平简介及历史评价

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一说浙江杭州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余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钓,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 "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碱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
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余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除了创办胡庆余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
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 值得的。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虽然,我们常常把 "奸"字与 "商"宇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2,胡雪岩简介与生平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传记和胡雪岩经营思想:

胡雪岩的经营管理
红顶商人胡雪岩 -- 高阳
《胡雪岩》2005年首部最值得期待电视剧
胡雪岩最新图书一览
胡雪岩--马尾船政的大功臣
《胡庆余堂》史话
胡雪岩的人道眼光
胡雪岩请账房



后人评说:

胡雪岩如是说——机智商路行
胡雪岩成败的启示
胡雪岩处世成败谈
现代社会中不要学当胡雪岩式的企业家


胡雪岩成败的启示


作者:张晓晖 《大地》 (2004年 第二十二期)


很多人都崇拜胡雪岩,高阳的七本书被不少人奉为圭臬。而胡雪岩一生成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封建皇权时代,为了一个红顶子,读书人要皓首穷经多少年,即使侥幸中了进士,还要熬资格,小心翼翼不出纰漏地熬到须发皆白,顶子才可能红。这还只是贵,至于富,还要能放出去做实缺、肥缺的地方官,还要敢于贪污受贿。而胡雪岩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既富且贵,名满天下,还得到慈禧太后钦赐匾额,黄马褂,其人是天才,其际遇是异数。说到底,源于胡雪岩的几条过人长处:

一是有眼光,能够识人,因人成事。先是结交王有龄起家,后来又在左宗棠这棵大树下乘凉,结交漕帮成了小爷叔,得到了漕运的便利,而开钱庄、当铺、药店、丝坊,做军火生意,联合商界与洋人抗衡,无一不是因人成事。令人敬佩的是,胡雪岩那么大的家当基本上是靠朋友做的,自家子女并没有介入,在清朝那样的时代居然没有办成一个家族企业,可见胡雪岩的心胸之大,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二是为人诚信,重视信誉,一诺千金。胡雪岩是个胳膊折了吞袖筒的人,他常说,信誉就是钱。实际上,信誉比钱还要值钱得多。钱庄不消说,就是偶然下海玩出来的胡庆余堂,也是与同仁堂南北辉映的百年老店,用料之精,用工之细,享誉海内。我们现在知道的“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就是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

四小龙曾经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儒家文化与西方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的完美契合。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后来被一古脑儿打烂了,从上世纪初到文革,洗澡水和小孩子一块泼出去了,现在想捡回来,很难了。传统文化的依托已经被打烂,市场信用机制没有建立,于是拿着名片明着骗的比比皆是,春秋战国式的市场竞争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三是有政治头脑,深谙官场之道,恪守官场的潜规则。胡雪岩每次见官,袖管里必揣上数额或大或小的银票,逢人便送,投人所好,善拉交情,好交朋友。为摆平巡抚黄宗汉,不惜将自己的小妾忍痛割爱。如此心机,偌大投入,自然是左右逢源,抬头见喜,既平步青云,又日进斗金。

这才是胡雪岩最根本的成功之道,他遵守潜规则,不断寻找官商利益的契合点,不断实现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或者多赢的目的。对胡雪岩本人而言,也无可厚非,本来在商言商,赚钱是目的,打不通的路要想办法打通,摆不平的人要千方百计摆平。当时的中国商人就是在这样的夹缝里生存的。

然而,很多人将胡雪岩奉为圭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说,却是不正常的。因为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践踏,也是与同行的不公平竞争,这种潜规则充分说明当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匮乏。胡雪岩一人的高效率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率低下换来的。很多人喜欢读描写胡雪岩的书,可能对潜规则的接受也变得习以为常,甚至根深蒂固,实在不是健康现象。

容器什么形状,倒进去的水就是什么形状。官场潜规则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把从商者规范成这样一个形态:只要遵守潜规则,就可以在市场游戏规则之外,依赖许许多多的邪门歪道发财。从而,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对市场规则的遵守,从商的敬业、敬畏、诚信、勤奋、谨慎,都可以置之不理。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胡雪岩曾经说过,本来我什么都不是,现在有钱了,吃过,见过,玩过,乐过,最多赤条条来,再赤条条去,信口之言,竟成谶语。

胡雪岩的际遇对于建设一个成熟、完善、健康的市场经济,不无启示。

3,求胡雪岩的简介、历史的评价和他的一些小故事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馀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清末时讲,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我个人认为目前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今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 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 大盛奎是做边境贸易的,在当时封闭的中国,走私肯定获利不菲,所以在今天开放的环境下应该说没有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钓,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 "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碱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 胡庆馀堂在1880年时,资本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除了创办胡庆馀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 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 值得的。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虽然,我们常常把 "奸"字与 "商"宇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馀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馀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馀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4,中国古代首富沈万三胡雪岩为什么最后都没有善终

说到古时候的商人,我们都会想起明朝的沈万三和清朝的胡雪岩,两个人在当时的时代当中,都可谓是富可敌国的人物,而且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商人中的翘楚,并且跟朝廷中的大人物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这样两个传奇一般的存在,却为何到了最后都没有善终呢?今天就给大家具体的分析一下。一:参与了党争无论是明朝的沈万三还是清朝的胡雪岩,两个人为了能让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做得更好,赚的钱能赚得更多,两个人同时都选择了与朝廷中的权臣进行合作,既然要选择与这些大臣们合作,那么就一定要选边站。站在任何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这也就使得两个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参与到了朝廷的党争之中,既然有胜利,那么一定就会有失败两个人不得善终的最大原因就是党争的失败。二:遭人嫉妒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两个人都属于是富可敌国的人物,既然这么富有那么就一定会遭人嫉妒,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既贤妒能,一看见别人有钱就一定会眼红,这时候就会不择手段的去破坏人家的生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沈万三和胡雪岩已经是首富了,那么他们的敌人也就会越来越多,嫉妒他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为他们设置障碍的人也是不计其数,所以两个人到最后才都会没有好下场。三:不懂得留后路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胡雪岩还是沈万三,两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也是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都不懂得为自己留后路,在两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总是趾高气扬扬甚至去打压一些生意场上的同伴这也就使得两个人的敌人越来越多,当两个人在生意上出现差错或者是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么这些敌人自然会群起而攻之,所以两个人的失败,其实是因为他们都不懂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5,从一个跑腿的小伙计,到中国首富,胡雪岩只用了30年,他是怎样做到的?

他是靠结交了王有龄,后来又和左宗棠一起合作而成为中国首富。当然也是因为胡雪岩这个人比较的有能力,才会成为首富的。有两部电视剧叫做《红顶商人胡雪岩》和《胡雪岩》,这两部电视剧都是来讲述胡雪岩从开始发家到最后没落的传奇故事。胡雪岩,名光庸,字雪岩,是徽州绩溪人。胡雪岩生活在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童年时是个安徽绩溪的放牛娃,没上过私塾,所有学识都由父亲传授的。由于父亲在他12岁那年就去世了,胡雪岩便便先后寄身于杭州等地的粮行、商行、钱庄之间,从扫地、倒夜壶等杂役干起,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伙计“这个身份。因为从小就懂的人看人眼色行事,自己内心也是非常会看人、识人的,所以他结交王有龄后,就认为王有龄是一个人才,不惜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把公司内部的钱财送给王有龄。就这样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要好,王有龄的官运走的也非常顺通,在升官后也没有忘记胡雪岩当年的帮助,便帮他在杭州开设了阜康钱庄和胡庆余堂药店。真正让胡雪岩成为中国首富的还有左宗棠这个人,左宗棠给了胡雪岩很多和朝廷合作的机会,这样胡雪岩从中赚取不少的银子,还有名声。胡雪岩用了30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为首富,成功的道路上离不开王有龄和左宗棠的一路扶持和协助的。

6,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胡雪岩究竟得罪了谁

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的时候向朝廷多报了利息,最后东窗事发,弥补不及。同时他也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派系之争的牺牲品,李鸿章知道左宗棠之所以能收复新疆、建船厂、购买军火等等都是有胡雪岩在帮着他出资出力,所以就有了“倒左先倒胡”的事实。李鸿章的人捏着胡雪岩的把柄不放,造谣搞垮了他的生丝行业和钱庄生意,最后左宗棠去世,慈禧迫于舆论也是下令逮捕胡雪岩,当命令到达杭州时胡雪岩已先一天去世。最后只落得倾家荡产,郁郁而终…但他在生命的最后还是设法安置了自己的家人,并主要是保全了他倾尽毕生心血的胡庆余堂。胡雪岩之所以被称为“商圣”被后人敬仰学习,主要是他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为后人留下了“真无二价”的胡庆余堂。百家讲坛讲胡雪岩的启示讲的很好 ,还有高阳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都是研究学习胡雪岩传奇人生的好途径。胡雪岩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白手起家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亦官亦商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此故事来自高阳小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王有龄并非因胡雪岩的五百两白银的资助而起家,此为小说家杜撰而已,因此有待考证),事发,被赶出钱庄。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清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氏顿失依靠。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岩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太平军消灭后,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协办船政清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就在船厂刚刚动工不久,时逢西北事起,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赴任之前,一面向朝廷推荐江西巡府沈葆桢任船政大臣,一面又竭力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成功。这艘轮船从马尾试航一直行驶到达天津港,当人们首次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轮船时,万众欢腾,盛况空前,连洋人也深感惊奇。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远在边陲的左宗棠得知这些消息,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是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见在学徒匠日见精进,美不胜收,驾驶之人亦易选择,去海之害,收海之利,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贫弱而富强,实基于此。”功成名就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1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准备发兵新疆。带兵打仗需要粮食。左给胡致信,请胡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但胡雪岩非同一般,朝廷办不成的事他办成了。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清光绪二年(1876年)胡庆余堂今景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清光绪五年(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惨然离世清光绪七年(1881年) ,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查访,清廷大概获知胡雪岩欠款及资产情形,谕旨中“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可以说就是查访结果。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7,清朝首富胡雪岩,因何被李鸿章所杀?

胡雪岩是近代中国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他一个人的信誉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曾经赐给他黄袍马褂,官居一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但是,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在李鸿章、盛宣怀的打压之下,短短的三年时间倾家荡产,最后郁郁而终。胡雪岩与左宗棠之关系好比李鸿章与盛宣怀之关系。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就是湘军系统的领袖了,而李鸿章作为淮军的领袖,势必与左宗棠产生摩擦,因此李、左之争实际上就是湘淮之争,由于左宗棠许多战功的取得都得益于胡雪岩的帮助,因此因此李鸿章在长期与左宗棠斗法之后,得出了“倒左必先倒胡”的结论。胡雪岩倒霉就倒霉在了他的后台老板过早的去世,使得他过早的失去了靠山,因而在面对李鸿章和盛宣怀的进攻时,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李鸿章主要是通过其亲信盛宣怀斗倒胡雪岩的,盛宣怀主要采取了窃听,挖墙脚等手段最终打垮了胡雪岩。其中,窃听主要指的是盛宣怀通过电报窃取胡雪岩的商业秘密,利用胡雪岩的弱点发起攻击,比如生丝大战就是盛宣怀利用金钱等各种手段阻止各地的买办和洋行向胡雪岩购买生丝,最终导致胡雪岩资金断裂。挖墙脚主要指的是盛宣怀阻止上海道台向胡雪岩支付借款的措施,也直接导致了胡雪岩最终的垮台胡雪岩最终于1885年抑郁而终,胡雪岩自身也有许多弱点,他读书甚少,不知道纵横捭阖,无法在复杂的政经环境中保存自己,

上一篇:禁停标志

下一篇:90年属什么的生肖的